2024年度
一. 学术会议/论坛
1.组织召开第十三期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学术论坛:2024年3月6日上午,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三期学术论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杰青项目负责人宋海军教授,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牛志军研究员、王传尚研究员、程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邓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5位专家应邀参会。武汉地调中心6位青年科技骨干分别介绍华夏地块西北缘新发现的埃迪卡拉纪冰期沉积记录、鄂西庙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中扬子埃迪卡拉纪微生物岩、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粪化石、晚白垩世中国南方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微生物膜脂重建华北晚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会上,5位专家及与会人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下一步研究思路和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2.组织召开第十四期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学术论坛:2024年11月25日下午,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举办第十四期学术论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颜佳新教授、江海水教授,长江大学黄云飞教授,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牛志军研究员、王传尚研究员等5位专家应邀参会。武汉地调中心博士后方子晨介绍了早三叠世湖北鳄类的生态适应,综述了近年来的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的个体发育学研究成果,计划采用骨骼形态学、形态测量学和骨组织学等研究手段,对湖北鳄类进行个体发育学研究,揭示其反映的古环境古生态特征和适应策略。会上,5位专家及与会人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问题,就下一步研究思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
3.组织主办华南地质名家论坛(总第11期,2024年第2期):2024年5月24日,受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知名专家袁训来研究员带领其团队成员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对接交流。会上,围绕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龙化石博物馆的定位和发展,双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袁训来团队对武汉地调中心地层古生物学科发展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重点实验室特色鲜明,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袁训来团队明确表示,希望在地层古生物研究、科普宣传和化石资源保护等方面与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湖北省地层古生物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最后,袁训来研究员做了题目为“石板滩生物群研究方向的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用新颖的视角介绍了地球早期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4.组织召开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2024年6月23-24日,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在白山市江源区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江源区人民政府,吉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以及来自国际地质时间表基金会、全球地质年代表基金会的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5.承办中国古生物学会十三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第二届三次监事会会议:2024年12月6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十三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第二届三次监事会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实验室承办此次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沈阳师范大学,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14家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6.组织召开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4年年会:2024年12月9日,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功召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院士、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代表等共30人出席会议。
二.学术交流
1.实验室成员吴一笑工程师于2024年5月26日-6月3日赴捷克布拉格参加第15届国际孢粉学大会暨第11届国际古植物学联合大会,在会上以口头报告的方式介绍了加拿大和中国三突起类花粉化石的系统分类和地层对比,并参加了波西米亚白垩系的会后考察。
2.国内多个学术平台对接交流:实验室主任牛志军一行赴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和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就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运行、博物馆展陈及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开展调研。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程龙一行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调研。
3.实验室成员王传尚研究员、邱啸飞研究员、田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童喜润高级工程师4人于2024年8月25日-8月31日赴韩国釜山参加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他们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欧亚大陆最古老岩石的发现及其对早期地壳形成和演化的指示意义,华南湘桂粤盆地前泥盆纪碎屑岩物源迁移规律及对华南洋演化的启示,一种改进的法拉第杯结构及其在富稀土元素磷灰石激光原位锶同位素组成分析中的应用。王传尚研究员还参加了会后考察。
4.与德国笔石专家Jörg Maltze合作:2024年11月4日-11月30日,德国自由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笔石专家Jörg Maletz应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邀请来华访问,与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专家就湘鄂西地区早志留纪笔石动物群分类、分带及对比开展合作研究。在室内研究期间,重点围绕前期所采集的笔石化石和本次来访野外考察期间所采集的笔石化石开展笔石化石鉴定及分类学研究。在野外考察期间,根据以往的研究进展,从湘鄂西地区向鄂西北地区进行了拓展,重点调查了秭归鼓锣坪剖面、南漳龙门镇石门水库剖面、竹山秦口剖面和竹溪岱王沟剖面等不同构造古地理部位的典型剖面。上述调研,一是明确了秭归一带浊积砂岩大规模沉积的启动时间和浊积岩段内部黑色页岩夹层的时限;二是确认了在构造复杂区鄂西北地区黑色页岩的最高层位。结合前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早志留世初期扬子区构造古地理演化特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