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陶纪的地理分区方案得到进一步更新

作者:王建坡 发布时间:2025-01-10

近日,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王建坡副研究员和汪啸风研究员合作的综合性研究论文“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的再认识”在国内知名地学期刊《古地理学报》刊出。

地理分区的划分旨在给相同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等地质体上“户籍”,以便区分和描述它们的分布特征,从而进行跨区域对比。中国大陆由多个微型陆块和造山带围绕华北、扬子和塔里木3个陆块组成,奥陶纪时期,这些块体主要在环西伯利亚、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和冈瓦纳古陆北西侧分布。作者在文章中引入了洋板块地层学理论,系统描述了这些陆块和造山带在奥陶纪时期的发育特征,总结了它们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前人分区划分方案的梳理,提出了中国大陆奥陶纪可以划分为四个地理大区和十六个地理分区的划分方案(图)。

奥陶纪是古亚洲洋演化、原特提斯洋闭合和冈瓦纳古陆聚合过程的重要时期,本次的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方案充分显示了上述演化对中国大陆地壳古地理格局的控制作用,为中国地理区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信息:

王建坡,汪啸风. 2025. 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的再认识. 古地理学报,27(1):16-31.

图 中国奥陶纪地理分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