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调中心在I型花岗岩成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认识

作者:秦拯纬 发布时间:2022-08-10

2022年8月9日,国际著名地学期刊《Lithos》发表了题为“利用锆石形态学与晶体内部Hf-O同位素变化揭示I型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Source nature and magma evolution of I-type granites from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 China, revealed by zircon morphology and grain-scale variations in Hf-O isotope composition)”的研究论文,该原创性成果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秦拯纬高级工程师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访学期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弗莱堡大学有关专家合作完成。

该成果得到世界著名岩石学家澳大利亚科廷大学William J. Collins教授的高度肯定,认为佐证了I型花岗岩在陆缘弧背景下低温水致熔融的成因模式(low-temperature fluid-fluxing melting)。此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反映出武汉地调中心在花岗岩成因研究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效。

I型花岗岩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依据最原始定义,其源区以“火成岩(igneous rocks)”为主,然而目前国际上对于I型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及其蕴含的岩石学意义还存在很大争议。秦拯纬等人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选取陆缘弧背景下具有同位素混合特征的I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识别出间隔约45Ma的锆石循环晶,暗示其结晶自低温水致熔融形成的下地壳岩浆房中;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锆石的精细元素和Hf-O同位素分析,准确鉴别出源区中地壳端元的性质,排除了地幔的直接物质贡献;详细揭示了I型花岗岩对上地壳沉积岩的同化混染过程。该成果对理解陆缘弧背景下I型花岗岩的成分多样性具有指示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