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晶、通讯员陈琳、王宁涛)中南地区和三峡库区地灾监测预警还存在哪些问题,各地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4月2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中南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南五省自然资源和地矿系统、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最新进展、思考、经验做法展开交流讨论,以提升中南地区和三峡库区地灾监测预警水平。
中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和频发,具有灾害类型多、点多面广、造成损失重等特点。加上当前极端天气气候和重大工程建设活动的不利影响,中南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旧严峻。监测预警是从源头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解决成灾之前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交流技术方法和经验,对提高中南地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减少人民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解决监测设备虚警率高、监测数据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学术研讨阶段,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评价和预警的历史沿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和监测预警工作方向、特殊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等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反响非常热烈。
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成效和经验交流阶段,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中南五省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高级工程师俎全磊介绍了湖北“四化四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普适性监测预警示范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雷耀波重点介绍了湖南在多参数预警模型构建、镇级雨量站网络建设、预警信息闭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魏平新介绍了广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调研员施杰介绍了广西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支撑服务的组织管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预警模型阈值优化等方面的经验。海南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马荣林介绍了海南在地质灾害普适性监测预警方面开展的工作和预警避险的案例。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还就三峡库区危岩体崩塌形成涌浪威胁长江航道,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防治和驻守工作的成功模式,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交流和深入研讨,针对中南地区和三峡库区下一阶段的滑坡、崩塌和危岩体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