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24日,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在白山市江源区成功召开。
23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白山小洋桥,共同见证了小洋桥剖面SABS保护碑揭碑。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因水而名,因山而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孕育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小洋桥剖面全球寒武系-奥陶系标准辅助界线层型的确立,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划分和全球对比提供了精准的时间标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东北地区竖立的首枚与“金钉子”剖面具有同等效应的全球地质年代划分标志,是中国科学家近40年孜孜以求所成就的学术高峰,是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不断自我超越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地质科技成果赋能乡村振兴、地质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拉动乡村地质文化建设的样板。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发来贺信,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叶建良、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郭兴华、白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栾国华、国际地质年代表基金会执行主任James G. Ogg等领导和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保护碑的竖立,标志着小洋桥剖面保护与绿色发展杨帆启航。江源区委书记李江波围绕地质文化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江源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与会代表积极向江源区献计献策,共同擘画以小洋桥SABS剖面为核心的发展蓝图,为剖面所在地——吉林白山的科普旅游、研学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地质文化元素,以全面推动地质+非遗+旅游+康养+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协同发展为抓手,将小洋桥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地质之星”。
在24日的学术研讨会上,各时代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计划,来自德国的笔石专家Jrg Maletz介绍了小洋桥剖面笔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讨论,与会代表深感中国地层学发展的使命和重任,将尽快围绕“中国区域地层标准”这一主题发布一批集成性科研成果。
来自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政府、江源区人民政府,吉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代表,以及来自国际地质时间表基金会、全球地质年代表基金会的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小洋桥剖面SABS标志碑
汪啸风研究员向中外专家介绍小洋桥剖面
汪啸风研究员向中外专家介绍二道铺子剖面笔石化石序列
汪啸风研究员向中外专家介绍三队料场剖面生物地层序列
各时代区域地层标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