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扬帆起航

作者:段万军/文 发布时间:2018-11-1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地质调查事业的引领与支撑作用,提升中南地质科技工作对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地质局、三峡大学、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将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改善长江中游地区能源结构,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长江中游地区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与评价技术协作攻关研究;围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服务民生工程,共同开展三峡库区防灾减灾、武汉城市群地质、长江中游及湖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以及华南陆壳增生过程与深部成矿等重大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围绕解决区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与地球系统科学问题,提升服务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地质科技前沿创新能力。创新中心提出了明确的合作共建内容和目标:

一是在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与评价技术方面,开展岩相古地理及物理化学环境、古构造隆起区页岩气成因机制与富集规律、地球物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和储层改造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突破鄂西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攻关湘中上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复杂构造古隆起区页岩气成藏理论和勘查技术体系。 2020年基本建成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实现商业开发,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及勘查技术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建成宜昌页岩气勘查开发基地,实现100亿立方米工业产能,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及勘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积极参与或引领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方面,建实三峡地质灾害预警中心,查明库区“边坡-消落带-水体”交互带地质灾害过程与机理,攻关三峡库区灾害防治与预警理论技术,提高水库崩塌滑坡灾害预警防治水平,服务防灾减灾。 2020年建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中心,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参与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在城市(群)等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与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围绕中南地区城市群及重要经济带,共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团队和城市地质综合调查与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城市综合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开发评价监测技术,水土环境质量与修复等污染防控机理和技术、岩溶塌陷过程与机理、探测技术及评价方法、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等研究,攻关中南地区陆海统筹地质调查评价技术、灾害地质监测和治理技术方法,服务中南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资源开发与保护及减灾防灾。2020年构建生态地质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完成典型地区水土环境质量研究基地和岩溶塌陷监测预警基地建设;2025年形成面向全国的开放研究,实现监测预警、防治修复和海岸带调查评价等技术的突破,进入到国内先进水平;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开放的研究团队,进入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50年岩溶地质、城市地质和海岸带地质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在华南陆壳增生过程与资源环境响应方面,建实地球深部动力过程与成矿作用研究中心,建强华南地壳增生与成矿动力学研究团队和地层-古生物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团队,在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全面刻画华南陆壳增生过程,揭示华南前寒武纪基地组成和演化,以及古生代盆山转换过程中的地层-古生物和能源资源耦合响应机制,深化对扬子北缘造山带、华南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效应的认识,攻关中扬子地区大型矿集区深部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技术,实现找矿突破。2020年建实建强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内先进行列;2025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向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的跨越;2030年形成面向国际并积极参与或引领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2050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号称中国“光谷”的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地带,这是一片充满创新基因、创造创新奇迹的热土。5家共建单位的强强联合,22个不同专业合作团队的深耕细作,必将带领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扬帆起航,驶向中南地质科技创新的光辉彼岸。

 

相关新闻